二代moto 360評測 在一代的光芒中原地踏步
來源:骨軟筋酥網
時間:2025-11-22 17:15:46
二代moto 360可以說是代m的光含著金湯匙誕生的產品,一代產品的測代前瞻性與優雅外觀,為二代手表開拓了不小的芒中鄭州(小姐上門按摩)小姐vx《189-4143》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疆土(金二代),不過也正是原地這些在去年還可以稱之為的“優勢”,在今年反而限制了moto 360的踏步進步。
與一代的代m的光精簡產品款式不同,新moto 360走的測代是全線出擊路線,在表盤尺寸上,芒中有42mm和46mm兩種尺寸可選,原地女性則有42mm表盤16mm表帶的踏步選項。同時憑借moto maker網站定制的代m的光強大依托,用戶可以自己選擇表殼材料、測代表殼尺寸、芒中表殼顏色、原地表帶顏色等。踏步

表帶的價格倒委實不貴,選擇不銹鋼表鏈也只需要在原本基礎上增加300元,與蘋果原裝表帶動輒千元的鄭州(小姐上門按摩)小姐vx《189-4143》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售價來比,明顯更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預算。但是質感受制于價格,自古難兩全的事情。
硬件設計
圓形表盤與方形表盤的世紀爭論,似乎在Apple Watch出現后短暫的停止了,大家發現只要設計的好看,圓形表盤也并非必選項。從外觀來看,新moto 360繼承了前作的經典簡約設計,圓形的表盤更加貼近用戶對于手表的認知,同時黑色的表盤增加了手表的一體性。不過在這代產品中摩托增加了傳統手表的設計元素,其中表耳為moto 360增加了表帶可更換屬性,而表冠則增加了新的交互功能。

由于手表正面幾乎都留給了表盤屏幕(屏占比71.7%,正面除了屏幕就是一圈邊框),因此光線感應器只能加在屏幕最下端,與HTC One系列并稱“當世感人黑邊雙雄”。42mm版本分辨率360x325,ppi提升到了263,正常看表不會看到鋸齒條紋,但是從顯示效果來說,確實還有提升的空間,而在屏幕材質上沒有選擇AMOLED而選擇LCD,也為電池待機留下了小小的隱患。

表耳算是摩托對于現有表耳的一次微創新。由于不承載旋轉的功能,因此摩托選擇將表耳放在了表盤的兩點鐘方向,這樣的設計能夠保證右手在按壓表冠時以更輕的力道完成操作。在使用手表的過程中,表冠的功能性體現為:單擊點亮屏幕與鎖定屏幕,同時在應用界面中作為home鍵返回主屏。而長按則直接進入應用菜單。

手表底部設計同樣簡潔,心率傳感器被設計成圓孔狀置于圓心;而為了讓用戶更方便的更換表帶,摩托將表帶進行了重新設計,增加了使用手指也可以輕松操作的彈簧卡口。

系統操作
由于與蘋果對于可穿戴設備的理解不同,谷歌更多的將Android Wear定義為“一個減負的通知系統”,我們拿到的這款國行版本新moto 360內置了“出門問問”與“搜狗地圖”兩個國內應用,同時還有一些原生的諸如計算運動消耗的卡路里、手電筒之類的應用(但是手電筒功能比較搞笑,只是單純的將屏幕調到最大亮度,能見度能有十厘米?),除了這些應用之外,moto 360并不支持第三方軟件的本地安裝。用戶只能在商店中下載某些支持手表推送的應用,將其下載到手機上,當這些應用有消息提示的時候,新消息會被推送到手表端。

這樣的設計可能會被一部分網友認為太過雞肋,缺乏本地化的應用的確大幅降低了使用手表的頻率(因為沒有什么可在手表上進行的操作)。不過谷歌對于本地化應用的拒絕,其實也恰恰反映了現在可穿戴設備一個尷尬的現狀:缺少好用的手表端app。雖然Apple Watch支持本地應用安裝,但是過慢的響應速度與過小的屏幕顯示,也完全讓人提不起興趣,反而降低了用戶體驗。因此單從這個角度來說,Android Wear對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定位,其實更加精準。輕量的、有選擇的對應用加以利用,比一股腦推給用戶讓用戶自己選擇的焦頭爛額要省心許多。不過在某正程度上來說,這樣的定位也確實降低了手表的可玩性,會令更多用戶認為,可穿戴設備“其實也就那么回事”。

除了對于信息的推送,對于音樂播客類的應用,moto 360可以作為播放遙控器存在,不過也僅限于一些簡單的控制,缺少令人驚喜的交互出現。
在表盤選擇的設計上,moto 360的表現讓人有些失望。首先原生表盤的樣式比較單一,基本都停留在了對現有腕表表盤的模仿上,而在顏色配搭上,為了增加仿真度而增加的漸變色反而降低了手表的質感。在為數不多得官方表盤中,缺少一款令人真正能夠安心使用的設計。而在功能性上,表盤中也僅支持天氣、步數與日期這三項額外功能的顯示,諸如電量、待辦事項等快捷顯示與操作接口,都沒有出現在表盤備選方案中,看來谷歌對于這部分功能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限制。

在手表的操作上,谷歌也是和蘋果一個向左一個向右,與蘋果盡可能避免用戶在手表的小屏幕上滑動從而遮擋內容不同,Android Wear的大部分操作,都是通過滑動完成。用戶從手表底端向上滑則進入新消息列表,查看消息的過程中向右劃刪除新消息,表盤右端向左滑則進入應用列表界面。其實整個過程不依靠表耳也可以完成全部操作。
由于國內行貨版閹割了所有谷歌服務,所以moto 360海外版的一個重頭應用Google Now自然也就與大家含淚揮別。語音服務則由之前提到的本地服務“出門問問”所替代,除了喚醒的指令從“Hello Google”,變成了“你好,安卓”這樣違和感十足的詞匯之外,語音識別與響應查詢的速度都比較令人滿意,大眾點評等本土服務商的接入提升了手表語音查詢的實用性。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新moto 360除了支持安卓設備之外,同樣支持與iPhone配對,雖然現在iPhone端的手機應用還是英文界面,不過由于都是簡單設置,所以使用起來不存在障礙。而在手表端,應用列表界面也同樣是英文,但是手表端推送的消息都是正常中文顯示,使用起來與安卓版基本沒有差別。
待機

在電池方面,官方給出的數據是42mm手表內置300毫安時電池,在普通模式下待機能達到1.5天,在“始終開啟屏幕”模式下待機能達到一天。
這個所謂的屏幕始終開啟,其實可以算作moto的一種情懷。為了保存電量,目前的智能手表大多在用戶不看表的情況下關閉手表屏幕,但是這種效果與平時我們所認知的普通手表有著一些差別——普通手表任何時刻都顯示時間。
“始終開啟屏幕”模式下,當超過一段時間,手表會進入一種黑白屏幕顯示的表盤,表盤上不會有動態的效果,通過這兩種方式,達到省電的目的(有點像電子書水墨屏的感覺)。

不過新moto 360的待機能力只能算作馬馬虎虎,正常使用能撐到一天,不過也僅限于正常使用。稍微重度一些很可能下班路上就掛掉了。
總結

Moto 360在經歷了第一代產品的一致好評之后,并沒有在第二代產品中給大家帶來太多的驚喜。僅僅在外觀上做出小的改變,增加了幾個新的表帶配色,顯然不能滿足消費者對于新設備的期待(科技以換表帶為本)。
不過好在moto 360的售價十分良心,入門款1999元的售價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絕不算高,尤其在繼承一代出色的工業設計后,使得這款手表依然是目前可穿戴設備中最具購買價值的一款。
只是,這是摩托羅拉。這是生產出過V3、里程碑、Razr的摩托羅拉。我們對它的期待自然更多。
與一代的代m的光精簡產品款式不同,新moto 360走的測代是全線出擊路線,在表盤尺寸上,芒中有42mm和46mm兩種尺寸可選,原地女性則有42mm表盤16mm表帶的踏步選項。同時憑借moto maker網站定制的代m的光強大依托,用戶可以自己選擇表殼材料、測代表殼尺寸、芒中表殼顏色、原地表帶顏色等。踏步

表帶的價格倒委實不貴,選擇不銹鋼表鏈也只需要在原本基礎上增加300元,與蘋果原裝表帶動輒千元的鄭州(小姐上門按摩)小姐vx《189-4143》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售價來比,明顯更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預算。但是質感受制于價格,自古難兩全的事情。
硬件設計
圓形表盤與方形表盤的世紀爭論,似乎在Apple Watch出現后短暫的停止了,大家發現只要設計的好看,圓形表盤也并非必選項。從外觀來看,新moto 360繼承了前作的經典簡約設計,圓形的表盤更加貼近用戶對于手表的認知,同時黑色的表盤增加了手表的一體性。不過在這代產品中摩托增加了傳統手表的設計元素,其中表耳為moto 360增加了表帶可更換屬性,而表冠則增加了新的交互功能。

由于手表正面幾乎都留給了表盤屏幕(屏占比71.7%,正面除了屏幕就是一圈邊框),因此光線感應器只能加在屏幕最下端,與HTC One系列并稱“當世感人黑邊雙雄”。42mm版本分辨率360x325,ppi提升到了263,正常看表不會看到鋸齒條紋,但是從顯示效果來說,確實還有提升的空間,而在屏幕材質上沒有選擇AMOLED而選擇LCD,也為電池待機留下了小小的隱患。

表耳算是摩托對于現有表耳的一次微創新。由于不承載旋轉的功能,因此摩托選擇將表耳放在了表盤的兩點鐘方向,這樣的設計能夠保證右手在按壓表冠時以更輕的力道完成操作。在使用手表的過程中,表冠的功能性體現為:單擊點亮屏幕與鎖定屏幕,同時在應用界面中作為home鍵返回主屏。而長按則直接進入應用菜單。

手表底部設計同樣簡潔,心率傳感器被設計成圓孔狀置于圓心;而為了讓用戶更方便的更換表帶,摩托將表帶進行了重新設計,增加了使用手指也可以輕松操作的彈簧卡口。

系統操作
由于與蘋果對于可穿戴設備的理解不同,谷歌更多的將Android Wear定義為“一個減負的通知系統”,我們拿到的這款國行版本新moto 360內置了“出門問問”與“搜狗地圖”兩個國內應用,同時還有一些原生的諸如計算運動消耗的卡路里、手電筒之類的應用(但是手電筒功能比較搞笑,只是單純的將屏幕調到最大亮度,能見度能有十厘米?),除了這些應用之外,moto 360并不支持第三方軟件的本地安裝。用戶只能在商店中下載某些支持手表推送的應用,將其下載到手機上,當這些應用有消息提示的時候,新消息會被推送到手表端。

這樣的設計可能會被一部分網友認為太過雞肋,缺乏本地化的應用的確大幅降低了使用手表的頻率(因為沒有什么可在手表上進行的操作)。不過谷歌對于本地化應用的拒絕,其實也恰恰反映了現在可穿戴設備一個尷尬的現狀:缺少好用的手表端app。雖然Apple Watch支持本地應用安裝,但是過慢的響應速度與過小的屏幕顯示,也完全讓人提不起興趣,反而降低了用戶體驗。因此單從這個角度來說,Android Wear對于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定位,其實更加精準。輕量的、有選擇的對應用加以利用,比一股腦推給用戶讓用戶自己選擇的焦頭爛額要省心許多。不過在某正程度上來說,這樣的定位也確實降低了手表的可玩性,會令更多用戶認為,可穿戴設備“其實也就那么回事”。

除了對于信息的推送,對于音樂播客類的應用,moto 360可以作為播放遙控器存在,不過也僅限于一些簡單的控制,缺少令人驚喜的交互出現。
在表盤選擇的設計上,moto 360的表現讓人有些失望。首先原生表盤的樣式比較單一,基本都停留在了對現有腕表表盤的模仿上,而在顏色配搭上,為了增加仿真度而增加的漸變色反而降低了手表的質感。在為數不多得官方表盤中,缺少一款令人真正能夠安心使用的設計。而在功能性上,表盤中也僅支持天氣、步數與日期這三項額外功能的顯示,諸如電量、待辦事項等快捷顯示與操作接口,都沒有出現在表盤備選方案中,看來谷歌對于這部分功能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限制。

在手表的操作上,谷歌也是和蘋果一個向左一個向右,與蘋果盡可能避免用戶在手表的小屏幕上滑動從而遮擋內容不同,Android Wear的大部分操作,都是通過滑動完成。用戶從手表底端向上滑則進入新消息列表,查看消息的過程中向右劃刪除新消息,表盤右端向左滑則進入應用列表界面。其實整個過程不依靠表耳也可以完成全部操作。
由于國內行貨版閹割了所有谷歌服務,所以moto 360海外版的一個重頭應用Google Now自然也就與大家含淚揮別。語音服務則由之前提到的本地服務“出門問問”所替代,除了喚醒的指令從“Hello Google”,變成了“你好,安卓”這樣違和感十足的詞匯之外,語音識別與響應查詢的速度都比較令人滿意,大眾點評等本土服務商的接入提升了手表語音查詢的實用性。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新moto 360除了支持安卓設備之外,同樣支持與iPhone配對,雖然現在iPhone端的手機應用還是英文界面,不過由于都是簡單設置,所以使用起來不存在障礙。而在手表端,應用列表界面也同樣是英文,但是手表端推送的消息都是正常中文顯示,使用起來與安卓版基本沒有差別。
待機

在電池方面,官方給出的數據是42mm手表內置300毫安時電池,在普通模式下待機能達到1.5天,在“始終開啟屏幕”模式下待機能達到一天。
這個所謂的屏幕始終開啟,其實可以算作moto的一種情懷。為了保存電量,目前的智能手表大多在用戶不看表的情況下關閉手表屏幕,但是這種效果與平時我們所認知的普通手表有著一些差別——普通手表任何時刻都顯示時間。
“始終開啟屏幕”模式下,當超過一段時間,手表會進入一種黑白屏幕顯示的表盤,表盤上不會有動態的效果,通過這兩種方式,達到省電的目的(有點像電子書水墨屏的感覺)。

不過新moto 360的待機能力只能算作馬馬虎虎,正常使用能撐到一天,不過也僅限于正常使用。稍微重度一些很可能下班路上就掛掉了。
總結

Moto 360在經歷了第一代產品的一致好評之后,并沒有在第二代產品中給大家帶來太多的驚喜。僅僅在外觀上做出小的改變,增加了幾個新的表帶配色,顯然不能滿足消費者對于新設備的期待(科技以換表帶為本)。
不過好在moto 360的售價十分良心,入門款1999元的售價在智能可穿戴設備中絕不算高,尤其在繼承一代出色的工業設計后,使得這款手表依然是目前可穿戴設備中最具購買價值的一款。
只是,這是摩托羅拉。這是生產出過V3、里程碑、Razr的摩托羅拉。我們對它的期待自然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