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AI耳機是什么鬼?
導讀:AI概念在2017年還將持續火爆,不只是家電,就連可穿戴設備都被冠以AI概念了。鄭州金水外圍車模服務vx《134-8006-595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

Vinci
創始人:朱大衛
背景:同學網+MM
門派:智能硬件+AI
投資方:源渡創投,心元資本,陳偉星等
融資規模:A輪數千萬人民幣
朱大衛接招
1、Vinci為什么要做成獨立的?
3、在供應鏈上踩到「坑」了嗎?
3、用戶體驗做得如何?
Vinci的創始人朱大衛骨子里帶著做社交的基因。十年前還在清華求學的他便開始聯合創辦中國領先的社交網絡同學網。「我們只用了四年便做到了三千多萬用戶,融了三四輪錢。」朱大衛有些驕傲的告訴《接招》,當時同學網的規模比肩校內網(前人人網)、開心網、朋友網,躋身國內一線社交網站。
移動互聯網來臨之后,朱大衛看到了PC互聯網的瓶頸,也看到新的趨勢。「經過兩年的準備,2011年我們創辦了MM(Mobile Messenger),是鄭州金水外圍車模服務vx《134-8006-5952》提供外圍女上門服務快速選照片快速安排不收定金面到付款30分鐘可到達中國第一批在社交領域做Mobile APP的,有點像今天的微信。」
朱大衛此時說著有些淡然,但正是微信2012年的橫空出世給了他一個措手不及。「當我們好不容易做到百萬用戶時,微信的日活已經上億了。」無奈之下,對社交抱有夢想,希望建立人與人之間不一樣聯系的朱大衛,選擇去麻省理工學院進修。
經歷了兩年的反思與蛻變,朱大衛再次創業時為了避免與巨頭「撞車」,倔強的他打算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來創造一個全新的品類。而在選擇什么作為其載體時,他犯了難。
在其創業的2014年,「可穿戴智能設備」正是當下最熱門的領域。一大批智能手環、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鏡涌入大眾眼簾,蘋果和谷歌等巨頭也紛紛布局。而朱大衛卻并不看好這些載體,「我不認可他們,智能手表(手環)他們不可能有核心服務,因為它們距離人的感覺器官太遠了。而谷歌眼鏡雖然距離感官近,但其本質上更多在于探索并不是消費品。」
朱大衛遇到難題時會選擇跑步散心,當他在美國的公園中穿梭時發現跑步時聽音樂是個很糟糕的體驗,「臂袋、耳機、播放器,使用起來特別麻煩。并且選擇一首歌需要至少四步到五步左右……」看到痛點之后,他認為「音樂是大眾普遍的需求,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
深思熟慮過后,朱大衛將載體定義為「無線耳機」的樣式,但是和市面上的耳機有很大的差別,他們團隊內部稱呼這個產品為「智能頭機」。

「我們在耳機的形態上加入了獨立的處理器、傳感器以及屏幕,在脫離(手機)播放器的情況下也能使用;我們為它打造了獨立的系統和云端,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連接互聯網欣賞音樂,并且最重要的是我們還為其加入了獨特的語音交互功能,用戶只需通過語音就能方便的操作……」
朱大衛將這款頭機命名為「Vinci」,是藝術家和發明家萊昂納多·達·芬奇(Da Vinci)出生的小鎮,意為工程和藝術的完美統一,「簡單是極致的復雜」。中文音譯為玩起。
但是在Vinci研發過程中,朱大衛并沒有很容易「玩」的「起」來,「其實技術并不難,難的在于我們如何解釋我們做的事情。」朱大衛尷尬的笑了笑,「因為我們開創了全新的品類,沒有任何案例可以借鑒。」
起初,朱大衛在創業前期招人的時候甚至無法清楚的描述自己的項目,只能結結巴巴的用「戴在頭上的」,「可以直接播放音樂」,「說話就可以控制」等詞匯來敘述。「2014年,『語音交互』這個詞還沒被提出來,所以當時要解釋清楚太難了。」
面對內部團隊尚且如此,在面向消費者時朱大衛更是下了一番功夫。「解決方案本身是無比復雜的,如何能用通俗的語言讓用戶瞬間明白Vinci的體驗,而不是單純的認為它只是一個帶有屏幕的耳機。」

朱大衛精心修訂了文案,并且考慮到國外用戶接受程度可能會高一些,他將思維跳轉到了海外市場。
2016年12月23日,Vinci智能頭機結束了在美國最大眾籌網站Kickstarter的眾籌,獲得了4,885位支持者以及$987,384美金的籌資額,刷新了國內耳機產品在海外的眾籌記錄。并且在2016年8月獲得京東領投的數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
從網站到APP再做回硬件,朱大衛的創業初衷始終不變,就是讓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更加緊密,以達到「泛社交」的作用。而社交的本質是連接,目前Vinci正是在用「語音交互」等人工智能手段更好的讓用戶與之連接;目前聽歌只是這款設備的第一步,接下來有可能通過其他社交化的拓展,讓用戶之間產生連接。
Q:Vinci相比其他耳機做了哪些「顛覆」?
朱:我們認為耳機只是Vinci的一個載體,我們更愿意稱它為「智能頭機」。與其他耳機相比,主要是三個方面不同。
第一,Vinci是獨立的,不需要連接播放器便可以使用。我們在它里面集成了處理器、傳感器、屏幕和存儲設備。它可以感知你的行為,比如說「戴上就聽,摘下就停」,加上滑動切歌的手勢支持。正是這種獨立性,讓它可以變得更加自動化。
第二,我們為它打造了獨立的系統和云端音樂服務,在云端和本地都做了拓展。它可以蜂窩網絡,可以連Wi-Fi,可以獨立可連接,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的欣賞音樂。
第三,人工智能(語音交互和學習系統)。Vinci通過語音進行交互,完全解放了雙手。Vinci的智能推歌系統會根據個性、心率、場景的不同推薦精準的音樂,并且隨著使用時間越長,它背后的學習機制會更加懂你。
回歸到音樂的本質上,我們采用了Dirac HDSound,ES9018K2M,OPA1612和鈹鍍膜喇叭,并請了知名調音師調試,達到最好的Hi-Fi體驗。

Q:目前用戶畫像是怎樣的?
朱:我個人覺得我們用戶應該是25歲到35歲,熱愛音樂,喜歡潮流的一二線城市的年輕人。并且我們現在用戶不僅限于中國,在美國、歐洲、新加坡、澳洲、日韓、臺灣這一塊我們也在慢慢開拓。
Q:以往的可穿戴設備都是以連接智能終端為處理中心的方式運行,Vinci為什么要做成獨立的?
朱:因為如果以連接別的終端來作為解決方案,雖然可以做的更輕,但無法擺脫終端系統方對你的控制。在這種限制之下,用戶體驗是很難做好,用戶培養的習慣也難以很流暢。它所有的功能拓展都會被這個系統所限制著。
所以為了用戶體驗的順暢以及未來更多拓展的支持,我們在Vinci的獨立性上下了很大功夫。
Q:在供應鏈上踩到「坑」了嗎?
朱:首先不得不承認,作為創業公司我們在供應鏈上是有短板的,我們的規模和出貨量相比一些巨頭是偏小的,所以供應鏈肯定不好做。
這個時候我們清晰了公司的定位,Vinci它是一個創造性的品牌中高端品牌,一定不是靠性價比的一個品牌,所以我們在面對供應鏈時更多的不是價格驅動,而是品質驅動。雖然不能說完全解決了供應鏈問題,但是我們在跟供應鏈打交道的時候還是有一定的話語權的。

第二,我們在硬件供應鏈有一個專業的團隊,我覺得這個東西也很重要。
第三,我一直在做社交,所以比較懂得與供應鏈溝通。與對方確立朋友的關系,坦誠相待,互惠互利。我們在2016年后也小有點名氣,在國際上有些量。所以供應鏈的問題也會更容易面對。
Q:許多巨頭在語音交互和人工智能的體驗上做的也并不好,作為創業公司如何做好這件事?
朱:首先巨頭在這個方面做的范圍太寬廣,我們在目前這個階段一定是專注于音樂領域的語音交互。我們在確立深入音樂方面圍繞著它做了很多優化,比如說搜索,識別、對話、理解等等。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些東西是基于別人的技術做的,但在市面上沒有體驗好的的額技術,特別在LP(自然語言處理)和推薦系統等功能上,完全是我們自己慢慢打磨的。
我們對Vinci的定位不僅是用戶的音樂助理,而是能夠成為用戶的朋友。未來我們會讓Vinci以理性+感性相結合更好的陪伴在用戶身邊,那才是我們將來要去做的。
Q:近兩年一些互聯網廠商甚至是明星也在做耳機,會不會有壓力?
朱:首先我認為這個市場足夠的大,所以只要產品做的好都會有一定的份額。我們肯定希望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創新成為這個市場的領導者,但這也需要很長的路來走。
并且Vinci本質上是和這些耳機不同的,我們是當這個跑道已經很擁擠的時候,可以開辟出來新跑道來的。所以實際上我個人認為,我們最大的對手其實是自己。如何去創造更好的體驗,持續的保持想象力和創新性以及拓展市場渠道是我們面對的問題,和別的耳機廠商關系并不是很大。
Q:如果讓你采訪一位創業者的話,你會采訪誰?會問他一個什么樣的問題?
朱:我想問問索尼的創始人盛田昭夫。你是如何讓一個團隊持續保持創造力的?
骨軟筋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