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王曉暉:刻意追求畸形創作模式 一定會嘗到苦果
由于互聯網在網劇和電視劇播出方面越來越符合現代人的刻意苦果收視習慣,因此大劇發行開始向網絡視頻平臺集中。追求愛奇藝平臺數據顯示,畸形2016年是創作嘗網絡視頻平臺發行激增的一年,全網劇平均年度播出量增長了155%,純網劇平均年度播出量增長了67%,電視劇平均年度開播量下降了11%。
由于播放數量的增長,版權市場規模也將在2017年迎來拐點,全網劇版權交易市場規模將超過電視劇。
與日俱增的還有蓬勃的付費用戶市場,截止到2016年,愛奇藝付費收入已經突破了百億大關,預計到2017年,愛奇藝付費用戶將超過7000萬,付費收入直逼150億。
隨著互聯網視頻平臺劇集的增長,也隨著用戶對頭部內容劇烈的需求,單集價格也水漲船高,與2015年相比,2016年S級國產電視劇單集價格上漲了200%,S級網絡自制劇單集價格上漲了230%。
行業和用戶都比較擔心的是,劇集價格上漲之后,對藝術品質的追求有沒有隨之上漲?
王曉暉表示,這也是他最擔心的問題,單集價格上漲之后,受商業利益驅使,必然有很多影視制作公司降低劇集品質,甚至過度拉長集數。同時,王曉暉也注意到,現在很多00后成長起來的孩子,尤其是生活品質較好的孩子,已經開始出現淡漠國產劇的現象,通過彈幕也可以看到許多觀眾的審美和品位都已經有了很大提高,如果電視劇的品質沒有跟得上價格的步伐,國產影視劇行業很可能出現毀滅性打擊。
這的確是如今影視劇存在的問題,或者不如說,這也是一種時代窘境。當小鮮肉打敗了老戲骨,當一群沒有夢想的制作人拍攝著“創造夢想和鼓勵夢想”的電視劇,當所謂的品質劇無法獲得流量……這或許正是刻意追求畸形創作模式的后果。許多影視制作人誤以為抓住了互聯網規律,想當然地認為觀眾喜歡“明星+IP+大制作”,現實的市場給他們狠狠上了一課。
對于發展,王曉暉表示,在劇浪時代下,影視行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6大變化:
中老年受眾從電視向互聯網遷移;
傳統制作公司從To電視到To電視網;
電影制作團隊從大熒幕轉移向小屏幕;
傳統廣告主從電視遷移到互聯網;
互聯網從采購電視劇向制作“美劇”遷移;
平臺從單純廣告收入向生態收入遷移。
而未來的3-5年內,影視需求依然旺盛,中國的娛樂內容產業(狹義娛樂)會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超過1萬億規模。其中,劇集綜藝產業將以30%的速度持續增長,電影產業預期增速為10%,預計到2020年,全網劇收入將遠超電影產業,付費收入也將在2020年追評電影。
除了內容之外,視頻平臺還非常關心用戶的發展。對于行業來說,2020年將成為至關重要的關鍵一年,到那時,80后的人群已經40歲,90后的人群已經年滿30,00后將成為消費和娛樂的主力軍,他們是中國互聯網的原住民,簡娛樂、強個性、開腦洞、二次元、松圈化等特征將非常明顯,對視頻平臺和視頻內容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觀眾不是需要所有內容,而是需要好的內容。
好內容一定是付費的,能付費的不一定是好內容。
好內容一定需要大投資,大投資不一定是好內容
美劇模式是一種商業必然,夢想作品是一種華劇追求的必然?!?br>
對于未來,王曉暉非常清晰地總結道。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骨軟筋酥網 » 愛奇藝王曉暉:刻意追求畸形創作模式 一定會嘗到苦果
骨軟筋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