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天府新區正興鎮發現的崖墓群出土大量古董 青銅像似外國人

出土的都天的崖大量青銅像似“外國人”。

考古人員共發掘出200多座崖墓。區正青銅

出土的古董陶狗高達45厘米,從造型上看像一種獵犬。外國

出土的都天的崖大量龍虎紋鏡非常精美。
(神秘的府新發現地球uux.cn報道)四川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早前在天府新區正興鎮發現崖墓群,從2016年底開始發掘,區正青銅經過一年時間共挖出200多座,興鎮像時間跨越東漢兩晉南北朝500多年。墓群經開挖面積1萬多平方米,古董出土了大量陶俑、陶狗以及銅鏡、銅跪坐人像等器物。部分出土的青銅人俑高鼻深目,形似“外國人”,反映當時巴蜀文化與西域文化的交流。
“崖墓通常模仿墓主生前居住的環境開鑿建造,大小根據墓主社會地位、富庶程度而不同。”天府新區崖墓群考古現場負責人潘紹池稱,部分大型崖墓僅墓道便超過20米,崖墓內還雕刻精美的伏羲女媧圖案,而部分小型崖墓僅兩三平方米,陪葬品寥寥無幾。從墓室的規模來看,墓主應該有一定經濟實力。
盡管曾遭盜擾,但崖墓群仍然出土了1000多件金器、銀器、銅器、陶器等珍貴文物。該批崖墓的發現,為研究漢代至魏晉時期的社會經濟等各方面提供豐富的考古材料。而在眾多的青銅器中,一尊青銅跪坐人像造型極為精美,也與墓中的其他器物風格迥異。
“這尊銅像具有典型的異域特征,從面部特征就可以看出和本地人不同。”潘紹池指出,從外形上看,人物高鼻梁大眼睛,發型也是一種螺發,惟因肢體殘缺,其手上是否還持有其他東西,暫時有待研究。
在墓穴中,陶倉、陶豬、陶狗、陶雞等陪葬品都存放在里面,一些大戶人家,還能夠看到青銅朱雀,“這些都是從搖錢樹上散落的部件”。考古人員說,龍虎紋鏡、花卉文鏡造像同樣比較精美。考古專家傾向于認定這里是當時巴蜀地區的一處公共墓地,不少墓主人還是具有一定經濟水平。考古人員又發現,崖墓自東漢起愈往兩晉墓愈小,墓葬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
“此次出土的器物種類齊全,不僅能反映東漢兩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喪葬習俗,有的器物還能夠反映當地和西域之間的文化交流。”潘紹池說,崖墓群所在地地形復雜、發掘難度大,工作人員在前期通過傳統踏查和地球物理探測術,基本確定崖墓的分布情況,以后工作人員還會對出土器物進行進一步保護,并對該批崖墓資料進行整理研究。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骨軟筋酥網 » 四川成都天府新區正興鎮發現的崖墓群出土大量古董 青銅像似外國人
骨軟筋酥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