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領域,小米華為誰能勝出?
0
導讀:作為IoT最具代表性的家居產物,智能家居是領域深受人工智能、智慧等諸多元素影響的小米深圳兼職外圍上門外圍女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電話微信181-2989-2716)提供1-2線城市高端外圍預約,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集中展現。為了搶占智能家居風口,家居小米、領域華為等互聯網科技企業早就在嘗試切入到這一賽道上。小米
就在剛剛落幕的家居AWE大展上,很多家電企業拿出渾身解數,領域向我們展示著“未來之家”的小米新面貌。互聯網、家居科技企業也不甘落后,領域比如華為就想繼續發力聯動多元家電的小米統一標準。而在3月18日舉行的家居Redmi(紅米)新品發布會上,Redmi除了推出手機外,領域還亮相旗下首款大家電——全自動波輪洗衣機。小米

身為小米的一員,Redmi還是堅持既有策略——推出自有家電產品的同時,嘗試與其他智能家電產品聯動。而華為卻反其道行之——堅決不做傳統家電、不與家電行業爭力,深圳兼職外圍上門外圍女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電話微信181-2989-2716)提供1-2線城市高端外圍預約,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反而是要打造全球家電統一標準。在切入智能家居的策略上,小米和華為展現出明顯的不同。在差異背后,它們到底有著怎樣的考量?
操盤手與試水者雙重身份:小米做好兩手準備
作為IoT最具代表性的產物,智能家居是深受人工智能、智慧等諸多元素影響的集中展現。為了搶占智能家居風口,小米、華為等互聯網、科技企業早就在嘗試切入到這一賽道上。而它們采取的策略,則有著極大不同。其中,小米為自身打造了操盤手與試水者的雙重身份。
操盤手身份方面,小米已構建出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這一平臺以智能家居需求場景為出發點,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和物聯網能力,為消費者、軟硬件廠商和個人開發者提供智能場景及軟硬件生態服務。這樣看來,小米是想將智能家居的眾多玩家都“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之所以小米想在智能家居行業做“操盤手”,在于其自身具有互聯網基因,能夠通過開放來凝聚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很顯然,小米的“如意算盤”打響了。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loT及生活消費產品前三季度收入達289億,超2017年全年。此外,小米IoT平臺連接全球智能設備達1.32億臺。
試水者身份方面,小米還親自入局,不斷打造智能家居的相關產品。在小米官網上,既有布局中高低端的智能電視產品、米家互聯網空調、米家互聯網洗烘一體機,還有空氣凈化器、凈水器、電磁爐、電飯煲、投影儀、落地扇、掃地機器人等多樣小家電產品。可以說在智能家居領域,小米的參與度很高。之所以親自入局,或許與小米緊抓硬件產品有關,畢竟后者也是重要的利潤來源。
通過打造操盤手與試水者雙重身份,小米做好了兩手準備。以開放平臺為基礎,小米成功籠絡了諸多伙伴,讓自己的生態布局影響更深遠。而通過打造自家硬件產品,小米既有了穩定的利潤來源,也能夠抓住家電行業的發展脈搏。雙重身份合力之下,小米在智能家居行業成功的可能性大增。即使某一個身份失敗了,小米都還有退路。
保持中立做好連接者角色:華為意在打造場景
相比小米兩手都要抓的舉措,華為似乎要純粹了許多。早在之前,余承東就表示,“登上5G、AI人工智能、IoT等新技術引領的萬物互聯舞臺,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最極致的全場景智能生活體驗,我們的決心勇氣沒有什么能阻擋”。而在今年AWE大展期間,華為在智能家居行業的腳步又往前邁了一大步。余承東正式宣布,華為IoT生態戰略將全面升級為全場景智慧化戰略。他表示,華為將全方位地開放技術、品牌和渠道能力,助力智能家居產業發展。
而華為采用的策略,是自己堅決不去做家電,反而是要打造聯動智能家電的統一標準。在華為看來,傳統家電向智能家電的升級過程中尚無統一標準。即使家電企業都有自建平臺、生態等,但它們就像是一座座“孤島”,太過封閉。對此,余承東就表示,“這個行業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跨品類的統一協同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因此,華為嘗試聯合整個家電產業去打造一個真正的智能家居生態。
華為亮出的“殺手锏”,就是早在2015年就啟動的HiLink智能家居戰略。據悉,HiLink可以兼容業界通用的連接協議,如WiFi、Zigbee、藍牙等。覆蓋云、端、邊、芯,讓不同品牌廠家智能設備,通過華為的設備實現互聯互通。截止到目前,HiLink已覆蓋超過100個生活品類,平臺入口連接數達2.6億,連接著4000萬家庭,合作伙伴已經超過200個。
當然,這還遠遠是不夠的。華為要繼續為自家的統一標準、生態體系等繼續優化、升級。在今年,華為在IoT領域將投入60億至70億美元的技術研發費用。而HiLink的戰略目標是三年內打造中國智能家居第一生態,實現3年100億美金流水。
看來,華為是鐵了心要保持中立并做好連接者角色。華為通過統一標準來容納海量智能家電,進而打造更接地氣的家居場景,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未來誰能勝出,尚不得而知
就目前來看,諸多家電企業乃至互聯網、科技企業都在嘗試通過智能家電、方案、生態及標準等,嘗試讓“未來之家”加速成型。這既是家電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也是企業開辟新風口的訴求。
但我們也注意到,真正能革新家庭生活的產品、方案等并沒有全面普及。企業推出的智能家電產品、方案等,或是噱頭居多,或是價格昂貴,或是實用性缺位。要想真正讓智能家居落地,還有一段時間。
而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科技企業將成為重要的驅動力。以小米、華為等為代表的企業,將會將自己的策略進行到底。不過它們采用的策略到底孰優孰劣,還難有定論。未來誰能勝出,尚不得而知。但不管如何,“未來之家”在眾多玩家的參與下,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就在剛剛落幕的家居AWE大展上,很多家電企業拿出渾身解數,領域向我們展示著“未來之家”的小米新面貌。互聯網、家居科技企業也不甘落后,領域比如華為就想繼續發力聯動多元家電的小米統一標準。而在3月18日舉行的家居Redmi(紅米)新品發布會上,Redmi除了推出手機外,領域還亮相旗下首款大家電——全自動波輪洗衣機。小米

身為小米的一員,Redmi還是堅持既有策略——推出自有家電產品的同時,嘗試與其他智能家電產品聯動。而華為卻反其道行之——堅決不做傳統家電、不與家電行業爭力,深圳兼職外圍上門外圍女上門外圍上門外圍女(電話微信181-2989-2716)提供1-2線城市高端外圍預約,快速安排30分鐘到達反而是要打造全球家電統一標準。在切入智能家居的策略上,小米和華為展現出明顯的不同。在差異背后,它們到底有著怎樣的考量?
操盤手與試水者雙重身份:小米做好兩手準備
作為IoT最具代表性的產物,智能家居是深受人工智能、智慧等諸多元素影響的集中展現。為了搶占智能家居風口,小米、華為等互聯網、科技企業早就在嘗試切入到這一賽道上。而它們采取的策略,則有著極大不同。其中,小米為自身打造了操盤手與試水者的雙重身份。
操盤手身份方面,小米已構建出人工智能開放平臺。這一平臺以智能家居需求場景為出發點,深度整合人工智能和物聯網能力,為消費者、軟硬件廠商和個人開發者提供智能場景及軟硬件生態服務。這樣看來,小米是想將智能家居的眾多玩家都“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之所以小米想在智能家居行業做“操盤手”,在于其自身具有互聯網基因,能夠通過開放來凝聚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很顯然,小米的“如意算盤”打響了。小米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loT及生活消費產品前三季度收入達289億,超2017年全年。此外,小米IoT平臺連接全球智能設備達1.32億臺。
試水者身份方面,小米還親自入局,不斷打造智能家居的相關產品。在小米官網上,既有布局中高低端的智能電視產品、米家互聯網空調、米家互聯網洗烘一體機,還有空氣凈化器、凈水器、電磁爐、電飯煲、投影儀、落地扇、掃地機器人等多樣小家電產品。可以說在智能家居領域,小米的參與度很高。之所以親自入局,或許與小米緊抓硬件產品有關,畢竟后者也是重要的利潤來源。
通過打造操盤手與試水者雙重身份,小米做好了兩手準備。以開放平臺為基礎,小米成功籠絡了諸多伙伴,讓自己的生態布局影響更深遠。而通過打造自家硬件產品,小米既有了穩定的利潤來源,也能夠抓住家電行業的發展脈搏。雙重身份合力之下,小米在智能家居行業成功的可能性大增。即使某一個身份失敗了,小米都還有退路。
保持中立做好連接者角色:華為意在打造場景
相比小米兩手都要抓的舉措,華為似乎要純粹了許多。早在之前,余承東就表示,“登上5G、AI人工智能、IoT等新技術引領的萬物互聯舞臺,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最極致的全場景智能生活體驗,我們的決心勇氣沒有什么能阻擋”。而在今年AWE大展期間,華為在智能家居行業的腳步又往前邁了一大步。余承東正式宣布,華為IoT生態戰略將全面升級為全場景智慧化戰略。他表示,華為將全方位地開放技術、品牌和渠道能力,助力智能家居產業發展。
而華為采用的策略,是自己堅決不去做家電,反而是要打造聯動智能家電的統一標準。在華為看來,傳統家電向智能家電的升級過程中尚無統一標準。即使家電企業都有自建平臺、生態等,但它們就像是一座座“孤島”,太過封閉。對此,余承東就表示,“這個行業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跨品類的統一協同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也因此,華為嘗試聯合整個家電產業去打造一個真正的智能家居生態。
華為亮出的“殺手锏”,就是早在2015年就啟動的HiLink智能家居戰略。據悉,HiLink可以兼容業界通用的連接協議,如WiFi、Zigbee、藍牙等。覆蓋云、端、邊、芯,讓不同品牌廠家智能設備,通過華為的設備實現互聯互通。截止到目前,HiLink已覆蓋超過100個生活品類,平臺入口連接數達2.6億,連接著4000萬家庭,合作伙伴已經超過200個。
當然,這還遠遠是不夠的。華為要繼續為自家的統一標準、生態體系等繼續優化、升級。在今年,華為在IoT領域將投入60億至70億美元的技術研發費用。而HiLink的戰略目標是三年內打造中國智能家居第一生態,實現3年100億美金流水。
看來,華為是鐵了心要保持中立并做好連接者角色。華為通過統一標準來容納海量智能家電,進而打造更接地氣的家居場景,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需求。
未來誰能勝出,尚不得而知
就目前來看,諸多家電企業乃至互聯網、科技企業都在嘗試通過智能家電、方案、生態及標準等,嘗試讓“未來之家”加速成型。這既是家電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也是企業開辟新風口的訴求。
但我們也注意到,真正能革新家庭生活的產品、方案等并沒有全面普及。企業推出的智能家電產品、方案等,或是噱頭居多,或是價格昂貴,或是實用性缺位。要想真正讓智能家居落地,還有一段時間。
而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科技企業將成為重要的驅動力。以小米、華為等為代表的企業,將會將自己的策略進行到底。不過它們采用的策略到底孰優孰劣,還難有定論。未來誰能勝出,尚不得而知。但不管如何,“未來之家”在眾多玩家的參與下,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